本地中产宝妈的钱,5A 景区已经失去太久。
▲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景区
01
昨天,我本来只是想陪孩子吃顿火锅,没打算钱包瘦身。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吃完饭,5 岁女儿刚放下筷子,眼睛就亮了,她死死盯上了商场中庭的那辆五颜六色、绕圈圈的小火车,用一种 " 错过就失恋 " 的眼神看着我:
" 妈妈我能坐吗?"
北京某商场小火车 / 旅界实拍
我低头看了一眼牌子,50 元,两圈,办年卡大几百。
这费用我还不如打滴滴绕四环带你看北京立交桥堵车!
但主要她是我亲生的,她想坐,我没法说不。
结果两圈还没坐完,她扭头跟我说:" 妈妈,我还想再来两圈。"
我一边温柔点头,一边默默打开支付宝,心在滴血。
刚想走,前面又看见一个什么 " 儿童成长主题乐园 ",蹦床、木马、飞椅,一看票价——通票 128 元。
我当时就特想问:
这通票能通向迪士尼吗?不能。
能通向欢乐谷吗?不能。
能通向我孩子快乐一整天吗?也不能。
所以,说是通票,其实就是通向我钱包的票。
果然,她玩了 20 分钟就说无聊了,但我可没无聊,清醒得像刚被打劫。
那天的 " 母女温情陪伴之旅 " 最终以小火车 100 元 + 通票 128 元 ......
你以为这就完了?天真。
商场的每一层,都是收割层。
每个拐角,都藏着一个 " 吵着要 " 的理由,每个灯光下,都埋着一张扫码付款的二维码陷阱,每个 " 只玩一下 ",都等于老母亲再破产一次。
后来我一合计:那天各种杂七杂八费用奔 400 元去了。
你们猜我得到了什么?
两三个小时的新鲜感,四五张无法退换的二维码,和一份 " 周末陪伴感过期 " 的情绪废墟。
可你们知道迪士尼成人票多少钱吗?475 元。
你们知道环球影城成人票多少钱吗?418 元。
我都快花到米奇、变形金刚头上了,结果只是喂了孩子一个商场里的低配版下午。
奥兰多环球影城 / 旅界实拍
不是迪士尼去不起,是商场太能收割。
哪怕商场小火车贵过高铁,单个游乐项目费用秒杀迪士尼,但孩子要快乐,妈妈就不配有余额。
因为他们不是团伙,是商场,没法事后追究法律责任。
而我们也不是被骗,是主动投降啊。
02
商场回来,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间真理:
为什么我宁愿在商场花 400 元,也懒得带她去一趟 5A 景区?
也许是时间,也许是距离,也许是景区不见得比商场好玩。
但很快我发现,根本不是我选了商场,而是 5A 景区自己选了退场。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我一个当 HR 的闺蜜上周五在群里崩溃发言:
" 我现在只要听见娃说‘周末去哪玩’,整个人血压就上来了。"
她解释说:上班五天,周末就想在家躺着。可娃不允许。老公不靠谱。老人不想陪。
那怎么办?去商场呗,离家近,吃饭顺便 " 孝顺孩子 "。
她还给我发了一段小作文,说:不是我们不爱自然,是自然太远了。
" 你让我们开车 2 小时,拖着孩子、背着零食、拎着尿不湿,只为看一眼人山人海的青山绿水?"
" 不如去家门口商场蹦个床、吃碗麻辣烫、顺便逛个迪卡侬,起码空调到位。"
看见没?碎片时间,就是现在的牛马周末主流生活方式。
你以为大家都在享受周末的悠长假期?醒醒,很多人无暇深情。
而商场呢?空调香,项目多,虽然每项看起来都不值,但合起来居然 …… 凑合忍了吧。
至少孩子不哭,家长不累,还有椅子坐着可以拍照刷小红书。
其实也就这 " 偷闲 " 的功夫,我手贱做了一道算术题:
西安大唐不夜城你们都知道吧?5A 景区,2024 年接待游客 7475 万人次,营收 7574 万元,人均消费 1.01 元。
更贱的是,我又去看了 2023 年,再一除,人均 1.55 元。
啥?还降了?
你一个几千万人来的 5A 景区,人均消费比我家小区奶茶店还低,是不是有点离谱?
你搞的不是文旅,是扶贫吧。
再看看商场,就太懂了。
小火车怎么走?先从餐厅门口发车。
蹦床票怎么买?一次不卖,只打五圈包月卡。
玩具怎么摆?就放在娃一抬眼就能哭闹的位置。
它不逼你花钱,但你就是会花钱。它不讲文化,但讲精准引流。
它不打 " 诗和远方 " 的牌。它打 " 你孩子现在就要 " 这张牌。
所以,不是 5A 景区不值,是我们懒得去体验值不值。
不是商场太黑,是我们没得选择。
03
虽然很多 5A 景区体验拉胯,但这种商场 " 低配迪士尼 " 生意还能割我们多久?
真的 ...... 也不好说。
昨天中午,我女儿转了三圈还不够的小火车,晚上再看见,头都懒得抬,撇撇嘴说一句:
" 这个坐过了,不好玩。"
她只是小。她不是傻。
宝妈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好吗?
所以负责 5A 景区、普通景区运营的朋友们,我衷心说一句:外地游客是香,本地游客才是基本盘啊。
你们要想挣本地家庭的周末带娃钱。得变。且现在就得变。
恕我直言,很多时候,她们不是为山买单,不是为湖买单,是为 " 陪孩子度过一个不崩溃的下午 " 买单。
北京延庆 ClubMed Joyview 酒店 / 旅界实拍
说白了,她们不是游客,她们是项目经理,带娃出门,全流程安排要闭环。
你以为她们在周末亲子游?No,她们是在执行一次 " 高强度家庭陪伴项目 "。
那么怎么做?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别再仅仅做景区,要做 " 周末任务解决中心 "
你是自然风光?很好。
你有文化底蕴?也行。
但请你明白:妈妈们周末是带着 KPI 来的,她要的是孩子玩得尽兴,自己不累,你不给,她只会说一句:" 下次别来了。"
第二步,别光收门票,要搞 " 沉浸 + 打卡 + 成长感 "
除非你有啥独特 IP,她压根不在乎内容有多正经,她只在乎娃能不能 " 参与进去 ",总之别光做景点,要做 " 剧本型体验 "。
别光讲知识,要让宝妈觉得自己在创造人生回忆。
你要让妈妈回家对娃爸说:" 这个景区不一样,孩子玩得开心,我也不累,值!"
这句话,才是你真正的品牌资产。
第三步,拼服务,给宝妈减压(重点是厕所!)
妈妈们最怕什么?排队。等待。混乱。没人搭理。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降价,是解压:
入口动线清晰,指示醒目,一进园就知道怎么走;
儿童专用洗手间、母婴室、休息亭,要醒目、要多、要干净;
吃饭不用抢位,最好提前预约一键下单,带娃不再崩溃;
每个区域有亲子志愿者巡场,答疑解惑顺便拍照。
总之,你得让妈妈们感受到的不是 " 哎,这也太麻烦了 ",而是 " 哇,这也太懂我了 "。
说真的,宝妈周一到周五都在被老板折磨,你周六还想用一张迷路的景区导览图惹她炸毛?
你想赚钱,先要让她心不累。
你要赢,就别想着搞大项目、建新大门、刷涂料、铺光影。
你得先想明白:她带孩子来这几个小时,怎么能轻松、充实、不内耗。
把时间做细,把情绪做轻,把服务做软。
她就愿意回来,甚至拉上闺蜜家孩子一起回来。
周末归你。钱包归你。未来的口碑,也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