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admin 2025-05-16 21:30:01 352

2024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 124110 元和 69476 元;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02452 元,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203014 元,专业技术人员 148046 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93189 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77584 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78561 元。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4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124110 元,比上年增加 3412 元,名义增长 [ 1 ] 2.8%,按可比口径 [ 2 ] 增长 2.6%。

按区域、行业门类、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 1、表 2、表 3。

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4 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69476 元,比上年增加 1136 元,名义增长 1.7%,按可比口径增长 4.0%。

按区域、行业门类分组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 4、表 5。

三、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4 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02452 元,比上年增加 4356 元,名义增长 4.4%,按可比口径增长 4.2%。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203014 元,增长 2.4%;专业技术人员 148046 元,增长 5.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93189 元,增长 4.1%;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77584 元,增长 3.1%;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78561 元,增长 4.1%。

按区域、行业门类、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 6、表 7、表 8。

注:

[ 1 ] 文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名义增长。

[ 2 ] 可比口径是指扣除物价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单位覆盖范围变化的影响。通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更多的小微企业新纳入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统计覆盖面更为全面。

附注

1. 指标解释

(1)单位就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详见官网 http://www.stats.gov.cn/xxgk/zcfggz/tjxzfg2020/201708/t20170803_1758101.html),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需要明确的是,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等,但不包括从单位工会经费或工会账户中发放的现金或实物,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收益和各种资本性收益等。

(3)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

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4)五类岗位划分依据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同级别及副职)、单位内的一级部门或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同级别及副职),特大型单位可以包括一级部门内设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副职)。 

专业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监察、法律、社会和宗教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新闻出版、文化专业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行政执法和仲裁、安全保卫、消防和应急救援等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办事人员、安全和消防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指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快递、住宿和餐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以及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技术辅助、生态保护、文化、体育和娱乐等社会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人员、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金融服务人员、房地产服务人员、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技术辅助服务人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人员、居民服务人员、电力、燃气及水供应服务人员、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文化和教育服务人员、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人员、其他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指从事产品生产及设备制造、矿产开采、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具体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人员、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纺织、针织、印染人员、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木材加工、家具与木制品制作人员、纸及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人员、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人员、石油加工和炼焦、煤化工生产人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医药制造人员、化学纤维制造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采矿人员、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金属制品制造人员、通用设备制造人员、专用设备制造人员、汽车制造人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人员、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仪器仪表制造人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人员、电力、热力、气体、水生产和输配人员、建筑施工人员、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生产辅助人员、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2. 统计范围

劳动工资统计范围为城镇地域内就业人数在 5 人及以上的法人单位,共计 276.7 万家。调查对象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等。

城镇地区私营法人单位(包括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内资企业中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城镇地区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除私营单位以外的内资(包括机关、事业)单位、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

规模以上企业具体是指:规模以上工业(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共 16 个行业门类的企业法人单位。

3. 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对城镇单位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4.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10 个省(直辖市)。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6 个省。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3 个省。

5. 行业分类标准

劳动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执行。

6. 登记注册划分标准

劳动工资统计自 2023 年起,按照《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 号)执行新的登记注册统计类别(详见官网 https://www.stats.gov.cn/sj/tjbz/gjtjbz/202302/t20230213_1902786.html)。

点赞
返回